图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同正在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做法的年轻党员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记者获悉,上海在推广垃圾分类上,动足了脑筋,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上海人的“新时尚”。
推行垃圾分类,除了硬件设施的投入,关键还要从提高市民分类意识、培养市民分类习惯着手。而培养习惯需要时间,所以,上海在这几年推广中,一方面发挥街镇村居作用,由居委或楼组干部“百分百入户”宣传、定时定点指导监督,全面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宣传氛围,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制品向市民科普垃圾分类的知识。
此外,上海还尝试了一些“时尚”的推广方式,比如在时下流行的微信斗图中,添加了宣传垃圾分类的悠嘻猴表情包,以此来吸引青少年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上,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除指导赛事各主分会场的垃圾分类外,还在多条线路的点标上设置垃圾分类的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地将垃圾分类的内容融入到赛程当中,呼吁人们参与垃圾分类。
市民愿意垃圾分类,但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分,怎么办?很简单!只需要上网查一下就行了。今年5月和9月,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分别在“垃圾去哪儿了”和“绿色上海”两个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名为“生活垃圾怎么分”的微信工具,使用者只需在查询框内输入物品名称,就能立刻知道这种物品应该扔到什么垃圾桶里。据市废弃物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线至今,系统后台已经收集了3500多条词汇,仍处于试运行的“学习阶段”。市民如果在查询中没有找到答案的,也会在五个工作日更新后得到答案。
垃圾分类工作,上海也一直在从实处着手。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规范喷涂湿垃圾收运车537辆,配置有害垃圾运输车14辆,已完成节点指标;完成“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建设2033个、中转站建设48个,两网融合市场基本形成,全市各区已通过招标完成区域内两网融合主体企业,现有主体企业约11家。
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末端设施建设,实现2020年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日,并在设施建设进程中强化技术探索。到2019年,基本实现分类湿垃圾的规模性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快湿垃圾产品在林地和绿地中的应用。
此外,完善分类运输监督,推进“定时定点”居住区达标、“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规范垃圾箱房改造、分类收运车辆配置及规范喷涂等任务,及时通报情况;开展“混装混运”抽查。对各居住区分类投放点、分类收运车辆、分类中转站和各类垃圾处理场,采用“双随机”和“两不一直”方式进行抽查;加快建立双向监督机制。开展分类投放、分类驳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五个环节的监督检查。
文章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