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满月”考④:与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面对面

 新闻资讯     |      2019-08-03 20:32:41    |    上海废品回收网

  整整一周,经过四次预约采访,期间两次更改时间,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徐程炜终于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就上海市垃圾分类相关问题与红星新闻记者展开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一个月来,垃圾分类成为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重点执法内容,而容器设置与垃圾混投则是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法律修订、宣传教育、垃圾桶设定、飞行抽查等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徐程炜和他的同事们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居民区、高楼住宅、商场、写字楼,还是郊区、乡村、景区,都能看到上海城管们的身影。而戴上手套掏垃圾袋,与垃圾分类斗智斗勇也成了他们最普通的工作日常。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徐程炜表示,上海市两千多万人口与“垃圾围城”的巨大压力,让生活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从去年正式提出,今年1月立法,到7月1日实施,上海作为全国首座全面强制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能为后续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从目前陆续开展垃圾分类的杭州、西安等城市来看,它们无疑是借鉴了上海市垃圾分类的经验。

  7月31日,上海城管公布了生活垃圾条例施行“满月考”成绩单。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872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8655起,其中,未分类投放问题最为严重,而分行业看,大型商场和商务楼宇依然是问题的“重灾区”。

  下阶段,上海城管在继续保持全流程执法高压态势的同时,还将对随意倾倒垃圾等现阶段暴露的问题开展同步执法,并进一步指导监督收运企业规范作业。

  徐程炜坦言,从各方面的处理能力来看,目前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实现全流程彻底的分类,而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也有待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

  >> 以下是采访实录 <<

  垃圾围城,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红星新闻:请介绍一下一个月来上海市强制执行垃圾分类的整体情况?

  徐程炜:生活垃圾分类不是突然想起来的事情,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已经开始推进这项工作,不过推进力度与效果都不太理想。近年来,外卖、快递的蓬勃发展,生活垃圾增量明显。而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上上海两千多万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垃圾围城,处理垃圾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曾经去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参观,那里有大型的干湿垃圾机器不断翻铲,也有焚烧,工作量庞大,填埋量也非常大。从这个大背景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不仅是上海,全国都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比如前不久公布的首批46个重点城市。

  上海生活垃圾分四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社区大楼都是四分类,家庭一般是两分类。在游客较多的地区,上海实行干垃圾与可回收物两分类。由于湿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较为繁琐,如果实在不能分类,按照干垃圾来处理,这是目前的一个处理原则。生活垃圾分类从去年提出,2019年1月立法,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立法之后到7月1日之间,我们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告知大家四分类怎么分,检查垃圾桶等容器的设置,对条例进行修订。宣传内容都是结合每个区的特色,比如农村地区更强调生活习惯的养成,城区强调具体怎么分垃圾。最近我们在进行飞行检查,就是随机抽检。比如之前对黄浦区进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主要是物业垃圾容器设置未到位。

  在上海,与居民密切相关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是这样一条纵线: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各区绿化市容局——街道办——各小区物业。另外,街道上的垃圾桶由环卫所负责。小区实行社区自治,志愿者与物业有机结合。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徐程炜

  分类中湿垃圾“破袋”比较受关注

  红星新闻:上海市新闻办7月25日发布了一个区域与街道垃圾分类实效的阶段性评分,请问这个评分的标准主要是什么?上海城管抽检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徐程炜:那个评分的标准主要是垃圾减量。我们执法的重点,一个是容器设置,即垃圾桶设置是否到位,干湿垃圾桶的投放比要因地制宜。另一个是混投,主要是干湿混投。我们需要手翻或者镊子捏,主要检查干垃圾桶,看是否混入了湿垃圾。湿垃圾有个“破袋”的过程,情况比较好。志愿者对湿垃圾“破袋”比较关注。

  红星新闻: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干垃圾、湿垃圾的设定受到全国关注。这个设定与普遍意义上干、湿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请问当初是如何考量的?

  徐程炜:这个标准不是由城管定的,当时定义时可能涉及到翻译或者词面上的理解。但从我们普及和宣传的角度,能否降解是最关键的区分标准。并非所有人对降解都有个直观的概念。这种设定还是为了方便区分,但确实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会造成认知上的误解,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红星新闻:如果是以能否降解为标准,那为什么鱼骨头是湿垃圾,猪骨头是干垃圾?

  徐程炜:湿垃圾不仅是要能降解,实际操作中的一个标准是处理垃圾的机器能否承受。实际上猪、牛、羊的骨头非常难降解,机器也很难处理。另外一个例子是小龙虾的壳,它本质上也很难降解。在未具体开展工作时,我们也很难发现细节上的问题。另外我们不鼓励使用可降解的垃圾袋,因为它实质上很难降解,而且增加了分拣的工作量。

  红星新闻:目前来看,全国其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都没有按照干、湿垃圾的标准,而是分为易腐垃圾,这是不是借鉴了上海的经验?

  徐程炜:从我个人来说,(干、湿垃圾)的确分得不是太清楚,这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目前大家差不多都习惯了。我们的经验是,生活垃圾分类前期的工作要到位,要改变大家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

  实际执法中商场写字楼景区问题更严重

  红星新闻:目前在宣传和执法过程中,上海城管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徐程炜:最开始我们以为小区的问题会比较严重,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商场、写字楼、景区的问题更严重。由于人流量大,垃圾桶的设置虽然很清晰,但缺乏监督和引导,混投问题比较严重。另外,游客也是一个因素。人都有侥幸心理,所以我们增加了个人执法,通过各处的监控和摄像溯源。不过垃圾投放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个人取证方面有些困难。另外一些中转站设置还没有到位,这方面的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检验的过程,这些都是全国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

  老式垃圾车易致二次污染,将逐渐淘汰

  红星新闻:有市民反映,老式的垃圾车会渗漏垃圾液,造成二次污染。如何解决?

  徐程炜: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我们现在全部按照新车要求进行配备,老车将逐渐被淘汰。

  红星新闻:废纸、易拉罐都被废品站收购了,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主要是什么东西?

  徐程炜:除了废品站不收的东西,还有就是大件垃圾,比如床垫什么的。家电家具也有企业进行回收,比如苏宁。

  终端处理:上海两网融合正在持续推进

  红星新闻:目前终端如何处理最受关注,城管如何监管后端企业按规定分类处理?

  徐程炜:从执法方式来说,我们主要通过抽查。执法目标是要确保企业按照《条例》做好分类和处理工作。干、湿垃圾到终端,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技术提升,可能进一步做到其他内容。有害物多数到最后也只能填埋,从技术上也实在没有办法。我们之前去老港参观,对方介绍那些碎玻璃塑料,放在地下几百年都无法降解,但填埋是对人体危险最低的处理方法。我觉得现在的技术,不可能达到所有东西都处理掉的程度。

  红星新闻:上海两网融合具体是如何推进的?

  徐程炜:目前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资质的、专业的民间非政府组织。我现在就在与一些民非沟通。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民非比政府项目专业性更好。另外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社会性企业也是一种未来趋势。目前它们都需要政府购买服务,主要都停留在初级的分拣阶段。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来源: 成都商报 )